——让机采棉有“身份证”。团场给每户职工的机采棉办“身份证”,写明承包户姓名、条田地块、机采日期等。在解模机打开棉包轧花时如发现变质、沙土杂物等,按照棉包里的“身份证”查找主人,依据造成损失的3倍至10倍进行处罚。
2010年有一名职工因为往棉花里掺沙子被追溯罚款9万元。
——严把质量关。机采时,在团场安排下,每台采棉机作业时都有一名技术员跟随。技术员身背天平、尺子、测水仪等工具,随时检查机采棉的质量。而且每户机采棉采收后要由机车手、职工、技术员共同签字认可,职工有意见,技术员就现场检测。每户机采棉的质量等级还与技术员的收入挂钩。团场还成立了棉花质量仲裁小组,随时接受职工的投诉。
今年在一四九团,随着拾花成本水涨船高,与之对应的是机采技术的完善和配套,许多职工的态度有了180度的大转弯——从为了不种机采棉而上访,到不让种机采棉要上访——因为他们体会到了机采棉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。
张启全给记者算了一笔账:今年团场收获的棉花总量是6800万吨,按照人工采收每公斤2.2元计算,得花1.4亿元拾花费,这还不包括接拾花工、对拾花工进行社会管理等花费,可是机采,花1800万元成本就够了。
对于人多地少的一四九团来说,机采棉还有一个让张启全津津乐道的好处——解放了劳动力。从大田解放出来的劳动力,尤其是懂农业技术的职工有了走出去的机会。